凝心聚力 乘势而上
奋力谱写一流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建设新篇章
——在嘉兴学院六届三次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
校长 陆 军
(2021年4月8日)
各位代表,老师们、同志们:
现在我代表学校,向大会报告学校2020年度工作及2021年工作要点,请各位代表审议。
一、2020年学校工作回顾
2020年,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全校上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、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全面对标对表浙江建设“重要窗口”、嘉兴打造“重要窗口”中最精彩板块的新目标新定位,众志成城、迎难而上、砥砺奋进,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事业发展“两手硬、两战赢”,扛过了大疫大考,交出了高分答卷。
(一)科学防控新冠疫情,推进嘉院师生责任担当充分彰显
一是慎终如始加强疫情防控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省、市系列决策部署,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,迅速组织打响疫情防控总体战、阻击战。组建校院两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,建立校地疫情防控协作机制、监测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,健全“源头查控+硬核隔离+精密智控”机制,严格落实信息摸排、校园管控、集中隔离等防疫举措,组织师生分期、分批有序复学复课,全面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教学,全力提供温馨优质的生活保障服务。一年来,校园安全稳定、井然有序,全年教学计划顺利完成。
二是精准施策保障就业创业。校政企合作举办56 场“云宣讲会”“云招聘会”,提供岗位超过20000个;开展就业形势研判,“一生一策”开展就业帮扶,毕业生就业率88%,其中16名贫困县毕业生、45名湖北籍毕业生、867名特殊毕业生全部就业;为71 家学生创业企业获取经费与服务券支持30万元,创业学院带头为学生产品带货,获快手直播5.6 万点赞、抖音专场32.2 万人观看、淘宝专场 46万人次观看。
三是众志成城贡献嘉院力量。组织师生驰援企业缓解用工压力、开展技术攻关、提供决策咨询,帮助企业迅速提升产能,汇聚起守望相助、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,师生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、“四个自信”更加坚定。参与志愿服务师生3000余人次,受益企业150余家,获评市战“疫”红船先锋基层党组织1个、战“疫”红船先锋共产党员1人,相关事迹获《人民日报》等国家主流媒体报道100 余次。及时提高学校物资采购预付款比例,免除校内个体商户部分房租,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。
(二)聚力转设申硕创大,推进学校事业发展走上蝶变跃升
一是独立学院成功完成转设。在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学校将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纳入嘉兴大学创建工作进程协同推进,科学制定转设方案、完善转设条件、规范转设程序、防控转设风险、规划未来发展,积极稳妥推进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成功转设为嘉兴南湖学院,成为教育部新规出台后浙江省第一家完成独立学院转设的高校,为省内其他高校独立学院的转设积累了经验。
二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顺利完成。及时跟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动态,不断加强资源整合,凝练学科特色,补齐短板弱项,确保关键指标处于省内同类高校领先水平,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通过省学位委员会评议并获推荐。研究生培养能力不断提升,现有联培研究生859人、硕博导师259人。
三是嘉兴大学创建工作扎实推进。积极争取中宣部、教育部、省市两级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大学创建工作的指导与帮助,“创建嘉兴大学、向建党百年献礼”获得更广泛的关注、更有力的支持。对标强化内涵建设,办学指标持续优化,目前除了硕士点外,学校其他办学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教育部大学设置要求。
四是争创一流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。锚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把学校办成一所有特色、善创新的综合性大学”目标,全面总结学校办学经验,结合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和学校建设发展新要求,立足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服务新发展格局,顺利召开第四次党代会,作出“1358”战略部署,开启了建设“有特色、善创新的一流应用型综合性大学”的新征程。
(三)强化办学内涵建设,推进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增强
一是立德树人成效更加突出。深化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,构建“红船证书”育人体系,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,《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》在线课程累计覆盖115所高校4.8万师生,以话剧《初心》为代表的红船精神融入思政工作品牌成为闪亮名片,获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18次。大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体系,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、省级一流专业3个,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、省级一流课程15门,省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10部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回访,新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个,教师获省本科院校“互联网+教学”优秀案例特等奖1项、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3项,学生获A类竞赛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95项,其中国际级奖项5项、国家级奖项57项,学校获评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,成为浙江省第七届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承办单位。克服疫情影响,新增与国(境)外机构签订校际合作协议11 个、招收留学生48名。
二是学科科研实力持续突破。充分发挥学校传统特色学科优势,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浙江省“三大科创高地”建设,全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+经济管理、电子信息、生命健康、新材料等高峰学科体系,新增浙江(嘉兴)中外政党研究中心、浙江省长三角光伏与新能源技术国际合作基地、三江·嘉化未来技术学院等平台,与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深入开展“五共合作”。结合红船精神提出15周年,对接社会需求加强重大项目与成果培育,新增省部级以上课题立项112项,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实现零的突破;新增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23项,其中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一、二等奖各1项,实现省属高校该奖项一等奖的突破。
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。全面贯彻人才强省首位战略,推进落实学校加强党管人才工作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战略“双20条”,校地融合开展人才发展战略研究,大力引育高层次人才,新增省级人才5人、市级人才23人、博士81人,新增柔性聘任院士1人、国家级人才7人、嘉兴市“双千”“双万”专家24人。加强校内人才培养,新增尖峰计划团队2个、选派国内外访学进修19人、梯队培养青年教师38人、认定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 112人,教师发展中心获评省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。发挥人才服务联盟作用,同步解决人才关心的“关键小事”与“头等大事”,推动人才作用发挥,陆军院士领衔的项目入选浙江省“鲲鹏计划”,洪淳亨院士领衔的纳米技术研究中心、杨小牛院士领衔的智慧交通研究中心、蒋士成院士领衔的纤维材料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。
四是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。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挂牌成立G60 科创走廊产业与创新研究院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研究院,学校成为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单位。深入推进校地合作,新增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 10项,承担横向科研项目333项,获市级及以上主要领导批示智库报告15件,授权发明专利146项,获嘉兴银行捐赠经费 600 万元。助力脱贫攻坚,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志愿服务,“溢满湘西”志愿服务团队入选“中国志愿者扶贫案例50佳”;结对帮扶的台州亭旁镇成功申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;结对帮扶的丽水三溪乡成功申报省3A级景区乡镇、建成丽金台温边境革命纪念馆,旅游收入累计超过700万元。
(四)优化内部治理体系,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
一是综合改革深入推进。落实第四次党代会精神,对接学校发展目标,调整优化学校机构设置,启动编制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。加强法治校园建设,落实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制度,压实合同归口管理责任,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健全。深入推进民主管理,获评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。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要求,成立学校数字化转型办公室,深入推进“最多跑一次改革”,大力实施“最多填一次”工程,扎实推进人事、档案、采购、财务、校友工作等数字化建设,师生办事更加便捷。召开平湖校区理事会一届四次会议,促成平湖市出台《关于大力支持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平湖校区与平湖市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。推进校办企业体制改革,资产经营性绩效进一步提升。
二是办学条件持续改善。强化资金保障,全年获市财政各类经费支持6亿元。抢抓工期进度,严把工程质量,梁林校区西扩工程二期项目主体工程全面竣工,室外附属工程、景观绿化工程施工与行政设备家具配置有序推进。大力实施校园污水零直排改造、楼宇外墙修缮、道路维修改造等工程,校园环境品质不断提升。土地与校舍权证办理全部完成,图书仪器设备等资产大幅增长,学校获评“2020年度高校政府采购十佳集体”。
三是“嘉里”校园更加幸福。深入推进校园垃圾分类工作,扎实开展“制止餐饮浪费行为、培养节约习惯”专项行动,学校获评全国“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”、浙江省2020年度节水标杆单位。加强医疗健康知识宣传教育,关心关爱教职工与离退休人员,优化教师工作笔记本电脑配置,高品质办好附属实验幼儿园,成功举办本科办学20周年校友活动,师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不断提高。
(五)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推进事业发展组织保障不断夯实
一是学校班子建设更加有力。有序完成学校领导班子换届,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、管大局、做决策、抓班子、带队伍、保落实的作用,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,召开党委会议43次、校长办公会议23次。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,党委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、办学治校主体责任,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。
二是思想理论武装更加务实。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,严格落实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、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等,持续巩固深化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成果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、学校办学90周年贺信精神的学习贯彻,深入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,全面总结本科办学20年成功经验,科学谋划未来发展路径。定期开展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化解和意识形态领域研判,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。
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过硬。落实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“十条”,深入实施“抓院促系 整校建强”铸魂行动,持续深化“对标争先”建设计划,“2211”党建育人阵地作用充分发挥,1个教育部样板支部通过验收,新增省高校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,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双带头人”占比较上年提升12.5%,发展党员995名。“嘉兴学院党员教育基地”全年培训党员干部51期,学校成为教育部直属机关“四史”学习教育基地,并成功承办教育部处级党员干部培训班。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,成立学校妇联,统战群团合力不断汇聚。
四是选人用人工作更加科学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,完善干部发现、培养、使用等工作机制,打好干部“严管厚爱”组合拳。树立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用人导向,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分析研判,开展新一轮中层干部换届,推动“两个担当”良性互动。加大干部地方交流任职力度,选派15名中层干部外出培训挂职。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,完成中层干部政治画像、个人事项专项整治、因私出国(境)信息排查,着力打造政治过硬、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。
五是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。出台党委《关于加强全面从严治党“四责协同”机制建设的实施办法》《巡察工作实施办法》,强化重点领域与重要环节小微权力监管,扎实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检查,深入践行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,推动二级党组织内部巡察、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全覆盖,校园政治生态风清气正。
2020年,学校连续第三年进入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排名前200位,在2020校友会中国地方大学学术排名(社会科学)100强中位列68名,继续在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名列同类高校第1位。
各位代表,回顾学校2020年的各项工作,我们取得了令人欣慰和振奋的成绩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是省市两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,更是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。在此,我谨代表学校对在座的各位,并通过你们对全校师生员工的辛勤工作、为学校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!
虽然学校2020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学校发展的现状距离建设“有特色、善创新的一流应用型综合性大学”奋斗目标,距离广大师生对美好生活的期待,距离上级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期望,还有不少差距。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发展、错位发展的成效不够明显,高层次人才引领和辐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,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、长江经济带、“一带一路”等国家战略还不够主动,办学资源条件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,整体智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。
二、2021年工作要点
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、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,也是学校落实第四次党代会精神、全力创建嘉兴大学、建设一流应用型综合性大学的关键之年。2021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全面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“1358”战略部署,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,大力弘扬红船精神,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推进内涵提升,优化开放合作,夯实条件保障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全面提升办学综合实力,为“十四五”开好局、起好步,以优异办学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。
(一)强化红船领航,高质量实施百年大庆工程
举办百年庆祝活动。以红船起航地高校的政治担当,深入推进中共党史学习教育,开展“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”主题教育活动,筑牢干部师生听党话、跟党走的思想根基。深入挖掘红船起航地独特资源优势,整合红船精神研究中心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继续教育学院相关资源,做强做大红船精神学术研究、铸魂育人与传播辐射高地,不断提升学校影响力。
建好梁林新校区。安全高效推进嘉兴市“百年百项”重大项目之梁林校区扩建工程二期项目建设,确保新校区7月1日前建成。科学规划校园空间与功能布局,统筹校园文化设施、绿化景观、活动场馆建设,高标准建设图书馆、校史馆、档案馆、红船精神育人成果展示馆,有序推进行政设备家具采购配置,平稳有序做好校区搬迁工作,打造具有红船魂、国际范、江南韵的美丽校园,使之成为嘉兴市新地标。
全力创建嘉兴大学。牢牢把握建党100周年重大历史机遇,积极争取教育部、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,力争早日列入教育部高校更名序列。积极落实市创大办各项部署,协调各工作组继续推进创大专项工作。继续推进教育部、省教育厅专家组来校评议的材料准备与接待准备工作。攻坚克难,全力以赴力争嘉兴大学创建成功。
(二)强化党的全面领导,高质量打造党建高地
突出党的政治建设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全面落实《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》,每季度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,带领师生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,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加强对课堂、论坛讲座和网络等意识形态重点阵地的统筹监管,巩固壮大主流宣传阵地,切实增强师生向心力。
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整体规划,突出政治标准,树立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,完成中层干部、科级干部换届,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。修订《2021-2023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》,开展中层干部教育培训,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。修订《中层领导干部考核办法》,推动干部平时考核、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有机统一,培养领导干部正确的业绩观。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、激励与约束并重,健全从严管理干部体系,落实干部容错纠错机制,严格干部档案核查,大力弘扬唯实惟先、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,提振干事创业、争先创优的精气神。
提升基层党建水平。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,全面实施“抓院促系、整校建强”铸魂行动,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。持续深化“对标争先”建设计划,开展党建特色品牌成果巡展、“两优一先”评选、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展等,探索建设校地党建共同体,打造“可看可听可学”的党建品牌示范地。完成二级党组织换届选举,优化支部设置。选优配强基层党务工作队伍,切实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双带头人”制度。加大党员发展力度,加强党员教育管理,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。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,全力画好师生同心圆。推进服务型工会建设,发挥校院二级教代会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、重点工作推进中的积极作用。完善团学工作制度,建好妇联组织,构建大群团的工作格局。
推进全面从严治党。强化“四责协同”,压紧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。做实做细政治监督,推进中央、省委、市委、学校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及时贯彻落实。持之以恒实施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,推进关口前移,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,强化小微权力运行监督。扎实推进清廉嘉院建设,举行廉政教育警示月活动,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。认真接受省委巡视并做好巡视反馈整改,启动新一轮校内巡察,深入推进“巡察+审计”发现问题专项整治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浙江省36条办法,精准施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,对享乐主义、奢靡之风露头就打、反复敲打,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。加强两级纪委与学校巡察干部队伍建设,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。
(三)强化目标引领,高质量推进改革攻坚
完善治理体系。围绕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,编制实施校院两级“十四五”规划。健全规划落实与执行机制,细化指标任务分解,强化重点任务督查督办,项目化、清单式推进工作落实。完善校院两级党委行政议事规则,不断提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。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嘉兴学院法治工作的意见》,梳理完善校院两级制度体系,深化依法依规治校。对接学校发展需求,完善机构职能配置与内部设置,调整非常设机构,加快形成权界清晰、分工合理、权责一致、运转高效的内部机构体系。开展办学绩效评估,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。
深化评价改革。贯彻落实《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》,系统推进学校机制体制改革创新。以新一轮全员岗位聘任为契机,健全岗位设置分类分级体系,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岗位聘任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,着力构建科学的人员流转、晋升和退出制度。大力改革职务评聘办法,克服“五唯”倾向,推进人才多元评价。完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,积极探索代表性成果评价、长周期评价,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,切实释放科研队伍创新动能。对标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(2021—2025年)》,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。完善学生培养过程评价,健全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。完善部门(单位)考核办法,聚焦学校发展目标,推进目标责任制管理。完善以任务和产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,谋划推进校内资源有效整合、有偿使用。探索开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,不断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。
(四)强化立德树人,高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
增强思政教育成效。对标《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》,深化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,完善思政工作体系。深化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,打造红船精神育人思政品牌。落实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》,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,打造一批课程思政教学优秀团队与示范课程,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。
推进教育教学改革。深入落实“新时代高教40条”,完善人才培养方案,加快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文科建设,推动应用型、复合型人才培养。优化专业结构布局,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,增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,新增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,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实现突破,通过认证(含受理)专业2个,建设一批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能力的微专业。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抓手,推动课程体系、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,新增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30门,编写出版一批优秀教材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,全面推进“互联网+”教学,探索建立本科教学优课优酬奖励制度,严格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。推动成立临床医学院,完善附属医院医学教育运行机制,深化医教协同育人。引导激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,加大教学成果培育力度,新增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。
提升学生培养质量。优化“三实三创”实践教学体系,大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,大学生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、学生发表高质量论文与专利授权数量不断提升。集中力量承办好第七届浙江省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,力争实现该赛事奖项新突破。加强体育、美育和劳动教育,大力繁荣校园文化体育艺术活动,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,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。优化招生结构,稳步提高生源质量。健全学生发展支持体系,精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、资助帮扶、学业指导与就业服务,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不断提升。
(五)强化育引并举,高质量建设人才队伍
加大人才培育力度。完善领军人才培养体系,落实好浙江省“鲲鹏计划”“高校领军人才计划(5246)”“院士结对培养计划”“高校教学名师培养计划”“杰青优青培养计划”等人才工程,新增省级以上特优人才不少于4人。实施“青椒成长提升计划”,加大对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培养、博士挂职锻炼、教师国内名校访学进修支持力度,大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、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。实施“团队核心竞争力提升计划”,加强人才梯队培养,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专业教学团队。加强管理人员与其他专技人员培养,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素养和管理水平。
提升人才引进质量。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,落实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责任,着力构建学校、学院、学科联动的人才引进工作格局。聚焦长三角区域发展重大需求、学校重点学科与硕士点培育需求,从优从精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,新增院士(含柔性引进)2人、博士50人。加大校地人才共享力度,柔性引进一批行业企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。
优化人才发展生态。实施“共铸红船师魂”计划,严格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完善教师荣誉保障制度体系,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。探索人才聘用模式多样化,推进引进外来人才和用好已有人才并轨发展,营造尊重人才、公开平等、竞争择优的良好工作环境。构建校地一体的人才服务网络,发挥学校人才服务联盟作用,千方百计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。
(六)强化重点突破,高质量增强学科竞争力
完善学科建设体系。实施一流学科引领计划,力争化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%,力争新增新一轮省一流学科8个左右,其中省级一流A类学科实现突破。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,打造红船精神研究、中共创建史研究、世界政党研究学术高地。传承百年商科教育历史积淀,进一步凝练经管学科方向与特色。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,加快电子信息、互联网+、新材料、智能装备制造、时尚(服装)、生物与医药等领域学科建设,推动建设新兴交叉学科。
增强研究生培养能力。密切跟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动态,完善已申报的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方案,实施新一轮硕士学位授权点培育计划,新增培育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左右。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、研究生教学科研生活条件建设,继续扩大联培研究生规模,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,大力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。
(七)强化科研创新,高质量培育标志性成果
加强科研平台建设。组建“嘉兴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院”“嘉兴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”,统筹学校科研学科平台建设,推进学术研究交叉融合。建设好浙江(嘉兴)中外政党研究中心、信息网络与智能研究院等,做强做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、G60科创走廊产业与创新研究院、嘉兴市大学科技园、南湖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,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。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,推动形成一批结构合理、优势互补、运行高效、团结协作的学科团队。
加强标志性成果培育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协同攻关。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,主动参与“文化浙江”建设,推出一批富有理论创新、实践意义和传承价值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。持续实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,组建科研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支持,产出转化一批高质量、有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。新增省部级及以上项目不少于110项,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于28项;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不少于13项,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实现突破;产出一批重大横向课题、授权发明专利、高水平智库报告,科技成果转化金额、师均科研经费大幅提升。
(八)强化合作共赢,高质量推进开放办学
提升国际合作质量。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深化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、锡拉库萨美术学院合作,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突破。继续深化与国(境)外一流大学、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,做优长三角光伏与新能源技术国际合作基地、东亚经济文化论坛、中日韩师生艺术设计作品展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。大力建设国际化特色专业,推进设计类、机电类以及幼教等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合作。推进学历留学生招生、交流交换生选派工作,切实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。
增强服务社会能力。深度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,探索在嘉善建立产业创新中心。主动牵手长三角一流高校大院名所,协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,推进与行业企业有效合作,建设好三江嘉化未来技术学院,共建高质量特色产业学院2个,新增省级产教融合“四个一批”项目不少于4项。深化与嘉兴各县(市、区)合作,探索校城融合发展、校地联动发展新模式,打造校地发展命运共同体。搭建共享公共服务平台,面向嘉兴市民推进图书文献、网络课程、学术讲座、实验仪器、体育设施等资源开放共享。适应终身教育需求,加强继续教育内涵建设,打造继续教育特色与品牌。
(九)强化效益优先,高质量打造美好家园
推进智慧校园建设。加强梁林校区智慧校园建设顶层设计,完成新校区5G无线网络、服务器存储、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智慧能源管理系统、智慧广播系统、智慧校园安防系统、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、食堂智慧结算系统等建设,完善数据共享中心、“最多跑一次”“最多填一次”等平台,有力推进学校治理与教育教学数字化变革。
提升服务保障能力。完善创收资金管理和分配办法,力争生均办学经费水平保持省内同类高校领先,教育基金会、校友基金会获捐资金不少于500万元,成人教育、继续教育(含二级学院)到账经费不少于6500万元。建设通识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平台、结构实验室等,加强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,满足师生教学科研需求。大力提倡厉行节约、节能减排,扎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,启动建设绿色学校。慎终如始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,切实保障师生健康。申报建设保密资质单位,加强反诈防骗宣传教育,深化平安校园建设。
办好民生实事。继续实施污水零直排与道路环境提升工程,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品质。在梁林校区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桩、新能源(电动)汽车充电停车位,开通校园摆渡车,方便师生交通出行。改善图书馆阅览环境,提升服务品质,打造温馨、休闲、舒适的学习生活场所。增加食堂饭菜品种,提升餐厅就餐环境,更好满足师生需求。深化“最多跑一次”服务改革,拓展师生自助服务范围。举办教职工集体婚礼,增强青年教职工凝聚力。创新老年大学办学模式,立足需求设立嘉兴老年大学教学点,丰富离退休教职工业余生活。实施“师生健康提升行动计划”,推动师生身心健康水平提升。建设校友之家,打造“嘉里人”校友文化品牌。
各位代表,老师们、同志们,发展蓝图已经绘就,前进号角已经吹响。站在新的发展起点,面对新的发展目标,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凝心聚力、乘势而上、争创一流,为顺利完成2021年工作任务、加快建设一流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,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。